在2024年的社会语境中,诸如“班味”“偷感”“发疯文学”及“慢生活症候”等热门词汇,勾勒出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图景。个体在“既要又要”中徘徊,在躺平与内卷中交锋,在快慢节奏中显张力,试图在平衡中寻找一个临界点。
城市化快节奏下,人们心灵渴求无限放空,渴望自在表达。于是,海滩公园、户外草坪、山路小径就“长满了”人影。当视角从琐碎日常转向到山川湖海、花草树木,短暂偏离既定轨迹,自然之力可轻抚焦虑。奔赴自然,是当下人们最大的一场任性。
针对这一社会趋势,各大房地产企业纷纷以创新思维为主导,在有限空间的社区空间内,尽可能缩短自然和日常生活的距离,以满足人们对亲近自然、放松心灵的深切需求。
比如,万科拾系注重感官与自然融合,创造艺术与度假感的生活场景;华润“润享家”研发地域特色产品,创新社区空间,提升居住品质;保利悦系融合东方气韵与自然美学,实现文化传承。
绿城“心林物语”景观IP亦是此趋势的典型代表。相较于以往的社区空间设计,其创新之处不仅体现在设计理念的革新上,更展现在实践落地的多样化实施以及空间延展所开辟的新边界上,我们将从以下四大创新维度来具体说明。
01
设计由“重观赏性”向“强参与性”转变
形成完整体系
“心林物语”这一景观设计,显然是对传统景观设计理念的创新拓展。它不仅仅关注景观的观赏性,更强调人与景观之间的强参与性。景观是生活的背景,也是生活的场景。
一方面在空间多维度渗透。设计不仅限于地面,还向宅间花园、架空层等空间渗透,形成多层次、多维度的空间布局,丰富了社区空间的使用价值。
南京金陵月华项目对传统平面景观进行迭代,规划约2.5万方的“心林物语”中央垂直景观。
图:南京金陵月华“心林物语”景观示意
其中,立体下沉式庭院是目前绿城产品体系中最大的下沉空间模块。最低处相较于一层室内标高的垂直距离达近9米之深,并融入多层台地设计,铺陈戏水池、音乐喷泉、台地跌水等相互交错的空间。这些景观层次丰富、相互嵌套的特点,极大地提升了社区的游玩体验,使业主仿佛置身于公园之中。
图:南京金陵月华社区立体景观示意&实景
另一方面,通过整合链接各个散落的节点,实现景观功能高度复合,形成一个完整、清晰的体系,这种系统性设计是之前的社区模式所不具备的。比如在社区中心位置设置互动草坪、林下会客厅、全龄健身场地等多种功能模块,实现空间高效利用与功能全面覆盖。
在上海春晓园,“心林物语”同时以中心泳池、前庭水院为双核心,连接起邻里会客厅、大树聚场、生态旱溪等八大场景。同时,风雨回廊将架空层、组团景观水景、休憩平台与中央草坪一路连缀。它们彼此相互融合、相互影响,催化出对生活不同的“化学反应”。
图:上海春晓园实景图
02
通过四大模式
因地制宜地进行景观个性化调整
绿城“心林物语”通过四大模式为社区量身定制专属景观。根据社区面积、场地自然特性以及人文氛围等关键因素,灵活选择并组合最适合的景观元素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四大模式并非简单的空间堆砌,而是融合了建筑、精装修等多个专业领域,形成了一套综合解决方案,为“心林物语”因地制宜落地提供支持。
这一创新策略将多样化景观产品模块封装,既保证了“心林物语”IP的高效复制与推广能力,又兼顾了各项目的独特性和定制化需求,同时保持品牌的一致性和辨识度。
社交型泳池是园区综合社交休闲核心,位于心脏地带,辐射林下客厅、亭廊、花房及架空层,形成多层次空间。设计兼顾非游泳者,提供交流、漫步、社交场所,营造度假式社区生活体验。
图:以社交型泳池为核心的景观设计示意&实景
参与型戏水池带来赤足踏石的纯真乐趣,与林下客厅、下沉花园等功能区相融,展现盎然生机。
图:以参与型戏水池为核心的景观设计示意&实景
互动草坪作为开放式公共空间的核心,引领自然之旅。在此,打滚、露营、踢球,每个人都能尽享专属空间。
以阳光水院和社交泳池构成多元一体交互核心,与游园回廊、林下客厅、共享草坪等空间相互融合、相互影响。
图:以多元一体为核心的景观设计示意&实景
03
五感交融的全方位体验
与万物进行对话
“心林物语”注重营造四季色彩、听觉环境、芳香植物、可食用蔬果、不同质地景观元素等,激发和融合人的多种感官体验,让业主在社区中能够全方位地感受自然,获得身心的放松和愉悦。
图:动态、交融的空间场景构成“天空下的万物对话”示意
上海春晓园致力于构建长效生态花境。采用科学的常绿配置比例,即三分常绿与七分变化相结合,营造出“三季有花,四季有景”的景观效果。植物选择方面展现多样性与珍稀性,特别引入近百年树龄的乌桕、红枫以及染井吉野樱等名贵树种。
图:上海春晓园红枫、乌桕、染井吉野樱示意
自然不仅要去看,还需要去闻、去听,去品尝,绿城“春知课堂”植入课本、诗词中花果植物,让孩子在日常观察植物与昆虫的过程中,学会探索,感受世界,形成全方位动态交融的场景。
图:绿城已交付项目“春知课堂”实景
04
在地化设计
构建文化和艺术的融合体
“心林物语”不仅局限于物理空间的构建,更是文化和艺术的融合体。在实施过程中,融入了属地独特的历史脉络与文化精髓,强化业主对于所在城市的认同感与归属感,实现了空间与文化的和谐共生。
南京金陵月华融合城市记忆与文化符号于社区场景,具体体现在云锦编织与秦淮古都两大南京城市标签的再现。经纬交织理念主导了社区建筑与景观的布局,借鉴云锦的经纬结构,形成简洁明了的纵横排布,仿佛一块“大地云锦”铺展于眼前。同时,水韵之澜主题将秦淮河水元素融入,通过大面积水景、旱水等多样形态,构建了一条贯穿全园的“秦淮河”,实现了秦淮水岸生活的现代演绎。
图:南京金陵月华景观设计示意图
比如上海留香园,从“读城、读地、读人”中汲取南翔属地文化,借鉴西塘良壤度假酒店设计灵感,移栽西安百年老桩石榴树、佛山原土香橼、“枫中贵族”羽毛枫等各地名贵树种,营造可供业主阅读的文化园区。
图:上海留香园实景
这些在地化设计不仅彰显了项目对城市文化的尊重与传承,更体现了对现代居住需求的深刻理解和创新提升,为业主打造了一个兼具文化底蕴与现代舒适感的社区氛围。
总结
据克而瑞数据,截至2024年8月,南京金陵月华销售额领跑南京楼市,并夺得1300万以上住宅市场成交套数、金额、面积三项冠军。同时,上海留香园上半年在嘉定区销售金额、面积、套数、均价四项指标中均排名第一,春晓园亦持续受到市场关注。这些数据直接反映了绿城产品力的市场认可。
绿城“心林物语”景观的成功落地,得益于其创新模式的高效复制及对每个项目独特性的深入挖掘。这种统一中寻求差异化的策略,使其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,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多彩多姿的社区生活体验。
(原文作者:克而瑞)